返回 11-08 读报
文明花开正芬芳
2011-11-08 B2版 区域
本报通讯员 丁兆霞

金秋九月,丰收季节。

就在九月,岚山区被正式授予“省级文明城市”称号,成为全省34个新增省级文明县(市、区)之一,实现了一步到位创建“省级文明区”的历史性跨越。岚山,又增添了一张含金量极高的“城市名片”。

这是岚山跨越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喜事,标志着岚山区文明创建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,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。

回首创建之路。那时,千斤重担众人挑,人人肩上有指标,各行各业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其中,“创建文明城市、践行岚山大爱”的主旋律犹在耳边。

活动迅速启动,责任层层落实。举全区之力,集全区之智,为“夺牌”,更为“民生”。岚山———

登高“创城”为民生

对上,先后16次衔接、沟通,最终赢得上级领导对一步创建到位工作思路的认可;

对内,先后组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、形势分析会、动员会、调度会30余次,着力破除“不可能一步争创成功”的思想,严格要求,鼓劲加压……

如此态度坚决为“创城”,目标明确为“摘牌”,在岚山,尚属首次。

这还要从今年3月31日岚山召开的区委常委会议说起。率先、优质、高效的配合市里的“创城”工作,是岚山当仁不让的责任。自己呢,要不要借势东风创建省级文明城区?这个议题成为当时常委们争论的焦点。

审度自身,创建省级文明城市,岚山面临巨大压力和多方面挑战,表现在干部身上,是社会管理的问题,是群众工作的问题;表现在群众身上,是革除根深蒂固的生活陋习、增强市民意识的问题;表现在基础设施条件上,是相关的场馆建设等硬件设施配套的问题。创建文明城市,岚山有千头万绪的工作亟待限期解决。

创,还是不创?创了干什么?“夺牌不是目的。争创的过程就是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,是提高全区人民素质的过程,能让人民群众更多、更好、更快地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幸福,这样的好事,为什么不干?!”最终,区委书记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杰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区拍板定音。

随即,区委、区政府主要领导身体力行,率先垂范,立即投入到创建活动中,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,区委书记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杰和区委副书记、区长徐淑利同时任组长的“创城”领导小组有力地推动了“五大‘创城’机制”的形成——— 区“创城”领导小组领导包联测评项目:区“创城”工作领导小组6位区级领导对应包联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、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、公正诚信的市场环境、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、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、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扎实有效地创建活动等9大基本指标、36项测评指标、369个子项目,增强了相关单位落实责任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;

区领导包路段整治:31位区领导包联城区主次干道39条,区委书记、区长、区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、区政协主席等区领导亲临包联路段一线督导调研,先后整治环境卫生、交通秩序、道路绿化等问题1290余个(处)。区人大、区政协先后组织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对“创城”工作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,区委专门下发了以督导“创城”为主要内容的《会议纪要》,并将“创城”工作纳入全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;

文明单位结对包联村镇社区:对重点村镇社区实行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分工包联、对口帮扶,并附加了共建共创的结对联创责任;

部门单位测评项目分工:制定下发了《全区创建文明区工作任务指标分解一览表》、《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分解一览表》,按照工作职责和属地区域,把各测评项目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单位;

工作组定岗定责:由区委组织部抽调51名机关干部组成“创城”办公室,成立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组织协调、材料审核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、环境整治等13个专业工作组,对“创城办”工作人员制定明确岗位目标责任,建立工作台账,做到定人、定责、定标准、定奖惩。岚山逐步打响“创城”“攻坚战”。

硬件,是一个文明城市必不可少的“家底”。岚山不打虚牌———

“发力”宜居宜业城建设

按照2007年以来确立的“以阿掖山为中心,东部港区、南及西南部城区和北及西北部临港产业聚集带”的城市空间布局和“一条产业带、两大聚集区、四个产业园”的产业空间布局,岚山拉开了全面夯实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框架。巨额投资的效果,正在与日俱显———

滨海景观更加靓丽。坚持高水平规划、高标准建设,全面加大南部滨海岸线环境改造力度,打造市民亲海生活岸线,星河湾、多岛海、生态湿地成为城区标志景观,形成了8.5公里滨海滨河岸线景观带,城市生活亲水岸线由3.3公里拉伸到38公里;

城市配套更加完善。新建改造了圣岚路等城区道路30条160公里,实施了北水南调、供暖升级改造等工程,建成启用了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、固废垃圾处理中心,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8%,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%;

生态建设全面优先。坚持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和谐要求,严格实行项目建设“三同时”等环境管理制度,强化建设项目审批,实行重点企业、重点废气污染源全天候监控,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0%以上;

造林绿化全面开展。实施了绣针河入海口湿地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,重点加大了南部滨海和城区道路、公园、广场绿化,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,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.8%。新增成片造林2.5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38%,城区交通秩序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……

塑城市之形,让岚山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,焕发了新的光彩。

只有把文明的勋章戴在每个群众胸前,才能把省级文明城市的勋章戴在岚山的胸前。创建文明城市,岚山呼唤“文明”的滋养———

文明浸润每个角落

人人都是文明的种子,文明塑造城市精神。

致力于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,岚山注重从基本素养、基本行为、基本规范抓起,多渠道、多层次、多形式地开展群众文明素质教育,让每一粒文明的种子生根发芽,处处遍开文明之花———“蓝丝带”行动凝聚“创建文明城市、践行岚山大爱”共识。通过为车辆悬挂蓝丝带、集体签名等方式,号召全区的驾驶员文明出行、传递大爱,争做文明窗口的实践者、文明城市的创建者;

“大爱‘创城’铃声”传播文明之音。设计了“创建文明城市、践行岚山大爱”铃声音乐,1000余位机关干部和农村干部将手机铃声设定为大爱“创城”彩铃;

“志愿先锋”带动先行。组织全区1600多名志愿者,开展了文明出行、文明举止等六大主题活动,发放环保购物袋3800份,清理城市垃圾5.2吨;

行业培训优化窗口服务。组织开展了公交、出租车司机、五小行业等专题培训班,对200余名餐饮、经营性公共场所负责人和500多名驾驶员进行了文明创建知识培训;

“创城”宣传全覆盖。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引导作用,开设专栏、专题、专访,对全区“创城”动态和经验做法进行及时报道,先后刊发活动稿件230余篇(期),编制印发了30期《创城工作简报》;制作车体广告、户外广告、导旗3000余条(幅),设计制作了具有岚山特色的“创城”宣传画2万张,印发“创城”公开信10万余份……

岚山广大人民群众在用实际行动维护城市文明形象的同时,也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增添了一枚沉甸甸的砝码。

独木难成林,积沙才成塔。文明城市的创建,建立在众志成城的力量之上。岚山上下联动、通力协作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———

“一盘棋”聚起强大合力

文明城市创建,犹如前进的冲锋号,充分凝聚了岚山各级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。

区住建局启动了抗旱保绿和绿化补植工作,总投资约700万元,补植乔灌木8000余株,栽植草坪2000平方米,维修道路路沿石3830米,换铺人行道板2500平方米,先后出动环卫工人2000余人次,清理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、淤泥垃圾1100多吨;

区执法分局出动5个中队3000多人次,对城区42条主次干道进行大拉网、大整治,先后清理占道经营、店外经营1000余处,清理流动摊点500余个,处置违法建设160多处;

区公路局投资600万元对岚山中路砚台山一路至安岚大道段实施沥青罩面工程;

区工商分局等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城区的海货城、商贸城、农贸市场和明珠路、观海路等周边店铺进行了5次集中检查整治,出动执法人员164人次,取缔无照经营业户23家,对销售不合格商品的12家业户依法予以查处;

区交通运输局对23个公交站亭、76个站点进行重新布置和调整,在所有公交站牌、 12个公交站亭制作了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广告,硬化了所有公交站亭地面;

区交警大队重点整治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,在各交通路口增设了红绿灯,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教育,进一步规范了道路交通秩序等。

……

涓涓细流,汇成江海。港城岚山,以为期仅4个月的集中创建活动,向“省级文明城区”逐步靠近,践行着努力提高人民群众文明度、满意度、幸福度的诺言,一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,也随之取得历史性突破———

岚山公交车第一次实现靠站停车、语音报站,市民真正享受了城市出行服务;

岚山出租车第一次实现了“打表计费”,彻底结束了出租车不计价收费的历史;

城区货车第一次实现厢体苫盖,解决了路面遗撒污染的问题;

城区十字路口第一次全部安装红绿灯,彻底解决了岚山城区交通秩序混乱的问题;

城区主干道垃圾第一次实现统管统运,解决了垃圾存放处理问题;

城区道路标识第一次设置齐全,道路标线第一次全部规划,城区道路停车位第一次施划;

主次干道路面沿石第一次全部整修,岚山路绿化带全面升级,城区施工企业作业第一次全面规范;

……

回归最初区委常委会时的拍板定音,岚山“创城”,不止“摘牌”,而是让“创城”工作真正融入了市民生活,引起了广大岚山人民群众的“同频共振”。

“创建不易,巩固更难。我们要切实把实现群众利益作为创建工作的执着追求和根本目的,努力让群众感受到明显的变化,看到可喜的成果,得到真正的实惠,让‘创城’只有起点,没有终点。”谈及“创城”的“后时代”,岚山一班人达成共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