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03-20 读报
“文化”误读种种
2012-03-20 A10版 论苑

陈少峰

“文化”是个多面体,虽然人们对文化有不同的理解,但是,如果需要研究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方法,就要排除一些不必要的文化误读。在人们的生活中,都存在着对文化明显的误读或者误判。

概念的误读。文化是抽象的,但是人们经常谈起“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”。确实,文化中的某些内容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,但是并非所有的文化都是支柱,因为有些不好的文化是要抛弃的,比如拜金文化、专制文化、极端观念等等。

结构的误读。有人把社会核心价值等同于主旋律。实际上,社会核心价值应当包括一个社会基本的价值观、执政者推崇的价值观和一部分传统的价值观等多个层次。也就是说,除了主旋律之外,社会核心价值还应当包括诚信、民主、家庭伦理、职业道德等等。

现状的误读。有人认为文化多样性和价值多元体现得越充分越好。实际上,文化多样性和价值多元仅仅表现个性化和丰富性,假如缺乏价值共识或者文化的凝聚力,多样性和多元化只会导致一盘散沙。

关联性误读。许多人以为市场经济必然导致诚信缺失。其实,诚信缺失是缺乏信仰和自律造成的,即使在没有市场经济的时候,也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。

趋势的误读。许多人很崇尚言论自由,以为言论自由就可以解决思想自由的问题。实际上,言论表达的自由并不必然走向思想自由。假如我们观察网络媒体上的有些表达,就会发现它存在着一种极端化的趋势,严谨的人不一定参与表达和讨论。结果虽然言论自由了,但一个人的思想表达很容易遭到围攻。

条件的误读。不少人以为,只要实现了公平竞争,就一定能够解决贫富差距问题。实际上,公平竞争固然是一种平等,但是它并不是解决贫富差距的充分条件,公平竞争也会加大贫富差距,所以才需要社会调节、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等措施。

方法的误读。许多人都强调弘扬传统文化,以为借此可以形成文化共识和价值共识。但是,即使传统文化原样照搬,也不能解决文化大繁荣的问题。

常识的误读。对暴力就存在常识的误读。许多人都以为家庭暴力的施暴方一定是男性,实际上,双方都可能是暴力的。另外,有些人的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是一样的,有时甚至比身体暴力产生的伤害更大。

混淆的误读。一些人在批评某个人的慈善行为时,把他们自己从事慈善活动与自己一定也要捐献一定的收入混淆起来。实际上,只要一个人做慈善,或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促进别人参与慈善事业,不管他自己是否捐了款,都已经是慈善行为了。

来源:《浙江日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