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12-04 读报
医生医的是病人,不只是病
2012-12-04 A4版 专版
新华社银川12月3日专电

新华社记者 何晨阳

64岁,本应颐享天年,他却一接到患者电话,就风雨无阻地背上药箱出诊;治病收钱天经地义,他从医40余载却免收贫困患者医药费10多万元,而自己背上16万元债务。

听到记者来采访,他治疗过的一些村民自发来到卫生室,要讲讲他的“好”;虽然只有初中毕业,但村民都爱称呼他“教授”。他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大水坑镇摆宴井村村医石伟林。

在医患关系紧张成为热门议题之时,和谐的医患关系自然成了新鲜事。石伟林的作为,仿佛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医患关系新的思考。

细细想来,石伟林能得到村民的赞赏,医患关系能如此和谐,重在“用心”二字。单讲一个细节,就能看出石伟林的用心:在到村民石天荣家给他2岁的女儿进行巡诊时,石伟林先将药箱中取出的听诊器在自己脸上捂热,才开始听诊。要知道,即使 有 药 箱 “ 保护”,在零下10摄氏度的室外“行走”了近20分钟的听诊器,温度早已在零下。

“先看病,后付钱,没钱可以打白条”或许更能体现他的用心。“医生 干 的 是 良 心活。”石伟林常说,病人康复是他最大的满足。

当然,我们不能苛求每个医生都能像石伟林那样,但从石伟林的报道刊出后,当天的数百条微博转发和网民“好医生!”“正能量!”的评价中,我们看到了群众对于医患关系的关注与期盼。

医患关系紧张,责任当然不全在医生,但作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,医生医的是病人,而不只是病,治愈病患不仅要靠医生高超的医术,还要疗其心。

谁都想要健康,没人愿意得病,患者由于受疾病折磨,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。医生与患者并非天生就是敌对的双方,如果每个医生都能用心与患者沟通,谅解他们的烦躁,那医患关系的和谐,也不会比登天还难。

只有用心,才能换来真心。你用心,他感受得到。因为只有戮力同心,医患才能击败共同的敌人——— 疾病,而用心则是一剂不错的润滑剂。

看看那些感人的乡村医生,不妨从一个温暖的笑容、一声亲切的问候开始,携手改进我们的医患关系吧。